2025年5月13-15日,首届“零碳科技解决方案创新大奖赛”总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本届大赛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设赛程历时一年,包括初赛、复赛及总决赛3个阶段。该赛事设5大赛道共68个细分赛题,吸引了325支队伍共1144人参赛角逐,参赛单位包括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过程工程所、煤化所、宁波材料所,参赛选手中约半数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经过3个阶段的激烈评选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7项、优秀奖14项。其中我们课题组团队研究生以“速衰有道,精准为先——储能锂离子电池加速方法的多维度探究”方案夺得总决赛银奖,在89支总决赛队伍中排名第2。团队成员包括胡泳钢(队长,2020级能源化学专业直博生)、汤士军(能源学院博士生)、陶远哲(化院硕士生)、丁美芳、何智峰、温芳梅、张可、彭玉凡、张惠燕、廖逸清、梁钰莉、吴佳豪,指导教师为杨勇教授、龚正良教授。
本届大赛“利器榜”赛道聚焦电化学能源领域中基于构效关系的某些关键性能的快速预测方法、工具、表征手段、研判指标,共设置17个赛题,其中我们团队选择赛题为“电芯长期寿命的加速方法开发”。随着电池的设计寿命延长至10年甚至20年,寿命评估已成为电芯开发最耗时的环节,目前仅可依赖半年以上的电池循环/存储数据进行外推法的粗略预测。对此,本团队构建并验证6种无损诊断和事后表征组成的电芯状态定量评估表征技术方案,在工况类型-加速应力-关键衰减因子多维加速老化场景下实现了锂离子电芯快速衰减机理的深度解析,并基于不同加速老化的电芯特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初步实现了高精度的衰变分类和预测任务,为储能电芯的加速老化分析技术发展提供了一套重要解决方案,以科学研究范式助力国家储能技术发展及碳中和目标实现。